“今天我立马把钱给你还了,咱妈养老的事我们还是商量着来......”哥哥从包里拿出了5万元现金递给弟弟。这是在法庭上法官通过耐心释法明理,使多年不来往的两兄弟冰释前嫌的一幕。
七八年前,两兄弟相互帮衬日子过得还算和睦。因为弟弟先结婚,为了帮助哥哥操办婚事,弟弟不遗余力先后3次一共借钱给哥哥5万元用于修房、娶妻,可就在哥哥结婚不久,父亲去世,因办理丧葬事宜,母亲赡养等家庭问题,兄弟俩渐生嫌隙。随后,弟弟找到哥哥,让其打下欠款5万元的条据。母亲多年来一直随哥哥生活,哥哥认为自己尽的赡养义务更多,弟弟觉得双方关系僵化想见母亲一面都难,就这样双方互生怨气。期间弟弟多次找哥哥讨要借款,村调委也组织调解,却因双方怒气难平,最终对簿公堂。
有《借条》以及哥哥对借款认可的当庭陈述,这件无争议的民间借贷案件,一纸判决即可结案。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亲兄弟,本着有利今后老人赡养,彻底解决纠纷的原则,法官从借贷还款、赡养老人到亲情伦理进行法律及道德层面劝解,经过一次开庭,两次调解,最终哥哥在法院调解现场向弟弟归还了借款,两兄弟和好如初,老人的赡养问题也迎刃而解。
涉及个案审理,办案法官没有机械套用法律一判了之,而是把握案件实际情况,彻底解决家庭矛盾纠纷,切实彰显了司法的价值与法官的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