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了,你们今天来可给我们解决大难题了”临别时,汉台区北关办事处司法所夏亚萍表达着自己的肺腑之言。
3月30日一上班,汉台区人民法院民巡二庭办公室的电话就“铃铃铃”响了起来,电话是青龙观村支部书记杨彦平打来的,说村上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想请驻村法官去帮助调解。接到电话后,民巡二庭庭长熊栋超即刻与驻村干警薛兆瑞赶往北关办事处青龙观村委会。
来到村委会,杨书记向驻村法官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70年代初期,村上有一块128亩的地皮,由于地质原因无法种植农作物。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后,将其中30亩租赁给汉中市刨花板厂,随着经济发展,土地租金从当时的200元上涨到现在的2000元。但村民认为目前土地价格已经增值到每亩2.5万,不愿以原价出租,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汉中市刨花板厂以年租金3万元的价格重新签订合同。二是走法律程序解除合同,让汉中市刨花板厂归还土地。刨花板厂认为当时土地属不毛之地,是他们通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将土地增值到现在的状况,土地虽然属村上所有,但后来所建的房屋已办理了房产证,产权归居住户。修建的其他厂房仓库,也都属国资委所有,他们无权擅自答复处理。通过村委会多次协商,刨花板厂同意以每年1.9万的价格重新签订合同,但这个数字与村民心里价格相差甚远。村委会出面调解多次,村民们反倒认为村干部胳膊肘往外拐,铁定要打官司。可打官司,光是诉讼费和律师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现有的证据官司能打赢吗?这让杨书记很困惑,因为去年发生过村民围堵汉中市刨花厂大门事件,这事一旦处理不当,不但导致矛盾激化,还会给村上和村民之间埋下心结。
弄清矛盾症结后,两位法官对症下药,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提出两套解决方案:一是如果非走法律程序,建议村民采取风险代理的方式,这样既能保障村民利益不受损,又能缓解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矛盾。二是给村民仔细分析诉讼风险,消除他们对村委会的误解,通过协商、调解的途径解决最合理。在法官的解疑释法下,该村支部书记杨彦平一扫愁容“二位法官给出的方案切实可行,这下我心里有底了”,并立即着手召开座谈会,与村民一起商量具体的解决办法。
村里有了纠纷,只要一个电话,法官就到现场调解。汉台区法院驻村法官及时到村组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的做法被办事处和村民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