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习惯存漏洞,法院调解促和谐
作者:余宝霞 发布时间:2014-09-25 09:39:41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郝某系外地人,多年来在汉中一直以卖大肉为生。其经常同时从多个大肉批发商那批发大肉然后零售。双方多年来形成了批发大肉时批发商记账,隔段时间再由双方对账结账的传统交易习俗,双方一直相安无虞。2014年春节后不久,本是大肉销售旺季的郝某却不见了踪影,几位大肉批发商苦寻无果后,一纸诉状将郝某起诉至我院。7件案件很快转至我院民一庭巡回二庭分别由三位承办人予以办理。这七件案件的共同特点是缺乏证据,首先,大肉批发大多是即时结账,能欠账的都是打过多年交道的熟人,所以,起诉时,原告所能提供的仅仅是原告方自己所记的流水账,该流水账甚至都没有让被告签字确认;其次,大肉批发常常在凌晨三四点时进行,缺少相关人证物证。巡回法庭及时统一部署,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做好法律释明的同时,把该批案件的重点放在寻找被告郝某。几位原告一听说该案存在风险就情绪激动,更是三天两头的到法院来催案,认为记流水账是他们的交易习惯,而且由于凌晨时段大肉要赶着上市,让熟人签字确认既浪费时间又伤了感情,本市大肉批发都是这么做的,流水账应该得到法院的认可。面对这种情况,承办人员一边耐心细致的为其做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交易习惯中存在的漏洞和法律风险,一边积极寻找被告,一边寻求解决策略。通过走访房东和相邻店铺,了解到郝某的店铺及所租住住宅处的租期未到期,其也没有退租情况后,承办人员分析郝某不一定是要存心躲债,于是在不同时段去被告的大肉店进行实地查看,并让原告对其租住地进行蹲守,对其有可能的落脚地进行分析,按照其提供的身份证上的地址向其老家发去了特快专递,对郝某一直无人接听的电话也抱着一丝希望一天数次的拨打。可被告依然杳无音讯,几位原告见此情况,更加坐卧不宁,生怕几年的辛苦钱转眼打了水漂,来法院催案更频繁了,并扬言要砸开已上锁的店铺。承办人员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耐心细致的为其讲解法律,分析案情,经过一上午苦口婆心的说服工作,几位原告纷纷表示听从法院安排。正在承办人员一筹莫展时,寄往郝某老家的特快专递经网上查询显示已经签收,签收人正是郝某,承办人员决定亲自去一趟被告的老家,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了,就在这时,原告这边突然传来了好消息,被告偷偷回来拿东西时,被原告逮了个正着。承办人员闻听此消息,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集中力量对该几起案件进行调解。调解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天,从一开始双方的剑拔弩张到最后握手言和,从一开始的互相指责谩骂到后来的相互理解,最后郝某对双方长期交易习惯及欠大肉款的事实表示认可,并对还款期限等相关事项双方进行了协商。在当事人陆续签字离开后,承办法官顾不上喝一口水润润嗓子,又赶紧投入到紧张的制作法律文书、签发、打印、校对等工作中去。第二天一早,在领到法院调解书时,几位原告感慨的说:“以前从未进过法院,通过这次官司,也给我们上了一课,知道了今后该怎样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了”,并表示要积极对不合理的交易习惯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此,该7起案件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