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经营,对于今后生活,我送给你们四个“要”,一要改正缺点,互相包容;二要分工明确,共同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三要尊老爱幼,立好标杆;四要互敬互爱,相互尊重。”5月15日上午,在汉台区龙江办处事沙沿村委会,驻村法官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引得在场当事人及亲属连声感谢。这起因脾气暴躁丈夫殴打妻子而引发的离婚纠纷案件,在驻村法官、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的联动调解下成功调处,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被挽回。
原、被告于1997年经人介绍相识相恋,同年12月,两人在双方亲人的祝福声中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夫妻感情一直不错,丈夫秦某作风正派,勤劳肯干,妻子李某温柔贤淑,孝敬长辈,儿子聪明活泼机灵。街坊四邻对这对夫妻的评价都很好。但就在最近,李某却把自己的丈夫秦某告上了法庭,要求离婚。
汉台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的法官接到案件后,了解到此案是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案件,涉及夫妻之间的隐私,当事人举证十分困难。经过走访当地的村级调解组织,鉴于夫妻感情尚未恶化到破裂的地步,两人原籍又一直是友好互助村组,为了在宽松、熟悉的环境中让他们敞开心扉,诉说缘由。于是,承办法官决定把法庭搬到驻村法官工作室,采取“庭前说服教育、三员联动调解、媒体村民旁听”的方式审理此案。法庭上,原告李某说,被告秦某常对自己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这十多年的生活,就在丈夫的“打骂—道歉—再打骂—再道歉”这个怪圈中周而复始地度过,实在无法忍受,这才起诉到法院。面对早已泣不成声的妻子,被告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莫及,他向原告诚恳认错并决心以后改正错误,珍惜家庭,爱护家人,坚决不同意离婚。见此情景,承办法官从法律规定,人情伦理耐心说解,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开导妻子多看丈夫的优点;另一方面教育秦某从自己的性格、心理上找原因,对症下药,珍惜家庭,珍爱妻子。眼看着调解的火候差不多了,承办法官又让双方父母加入到调解中来,劝说自己的儿女,参与调解的村民代表、人民陪审员都从乡邻的角度对两人分别做工作。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劝说,原告同意再给被告一次机会,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夫妻二人言归于好。
今年以来,西郊法庭践行群众路线,通过这种贴近农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方式方法,调处了大量民生案件,调撤率达87.5%,不仅为辖区百姓诉讼带来方便,更为辖区治安维稳提供了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