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用真情消除隔阂,让父子重建亲情
作者:杨晓荣、陈曼  发布时间:2012-10-15 14:04:05 打印 字号: | |
在医院现场调解
  2012年10月15日上午,汉台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第一巡回法庭的法官在庭长杨晓荣的带领下,来到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病房内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

  原告张某现年77岁,是一名退休军人,未生育子女,居住于汉台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工农桥村,靠民政部门的少量救助款维持生活。由于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且又患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救助款不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1975年原告收养了养子张某某,而儿子张某某却以有修房欠债、打工收入低为由,不尽赡养义务。不得已,老人将儿子诉至法院,但老人立案以后即因身体患病而住院。汉台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第一巡回法庭接受此案后便深入老人所在村组了解双方的情况。当得知老人住院后,办案法官决定推迟开庭日期,而张某某虽经法官数次通知到庭做工作,嘱咐其到医院看望老人,却迟迟未见行动。2012年10月15日上午,汉台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第一巡回法庭的法官核清这一事实后,再次将张某某通知到庭,买上水果让其和法官一起到医院看望老人。在医院内一科病房角落里孤零零躺着老人张某,形容消瘦,同病房其他病人的家属床前床后、细心照料,形成强烈对比。待法官向其说明来意后,老人讲起了自己的以前养育儿子的辛苦,诉说自己现在住院,儿子及其家人很少来探望,护理与生活全靠护士帮忙。儿子张某某听到此也显得局促不安。当法官说到老人其实并不在乎子女给他多少钱,更多的是希望子女能够来看望一下,以予情感上的照料时,老人拉下帽子掩饰、用衣服擦去眼角的泪水。经过法官及老人同室病友的耐心劝导、将心比心的教育,老人愿意给儿子一次补过的机会。听到此,少语的儿子只是默默点头,起身将老人扶起坐好,给其父后背垫上枕头,并把被子盖好后,表示:愿意在每月月底前给老人200元生活费,并经常探望老人。协议达成后,办案法官与老人及其他病友告别,说好过些日子再来看望他。身后听到护士小姐对老人说:“那今天中午有人给你买饭了哦”!病房里传来父子两人及护士、病友愉快的笑声。

  这一起案件,这一截画面,只是汉台区人民法院民一庭第一巡回法庭全体法官工作的一个剪影。长期以来,民一庭第一巡回法庭始终以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已任,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为汉台区的和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徐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