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骄阳似火,在汉台区北关街道办事处高家巷村7组李金花家,屋里的温度比屋外还要高上几度,当李金花夫妇接过执行法官递来的房门钥匙时,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困境中是亲情施以援手
李金虎与李金花是同胞兄妹。哥哥李金虎从部队复员转业后进入某局成了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妹妹李金花嫁给了汉台区北关街道办事处高家巷村7组的村民王建国,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王建国家当时经济困难,全家五口人挤在一间半平房里。婚后不久李金花就有了小孩,可家里实在住不下怎么办?万般无奈之下李金花只有来求哥哥李金虎帮助建房。李金虎头脑聪明灵活,在单位干得顺风顺水,此时已是某局中层领导,见妹妹一趟趟抱着外甥上门来哭诉,念着兄妹之情就答应全力帮助。接下来,从土地规划、建房手续审批到修建房屋,李金虎尽全力打通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同时,他还利用工作上的一些关系向李金花夫妇提供部分钢筋、水泥等价值三万余元的建材实物,为妹妹建房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倾注了大量心血。
2004年底,房屋竣工后,兄妹二人达成协议,妹妹李金花夫妇将其所建四层楼房中的第三层房屋转让给李金虎,同时将该房屋钥匙交付李金虎。后为避免争端,2005年4月,兄妹又补签了《出售房屋协议书》,将该房屋作价35000元出售给李金虎,明确该房居住所有权归李金虎所有。随即李金虎对第三层房屋进行了装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在其内居住,该房屋闲置至今。
见利忘义亲兄妹反目成仇
房屋建成后的几年间,虽然李金虎没在妹妹家的第三层房屋居住,但兄妹关系一直很融洽,妹夫王建国在经营出租车时出了交通事故都找哥哥李金虎帮忙,两家人逢年过节来往得很亲密。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时,因李金花家所在的高家巷村土地被征用,李金花成为了失地农民,眼看着家门口圈地的围墙一天天砌起来,周围开发的房地产商已将房价抬到了4000元/平米往上,而自己家楼上还有一套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房屋空置,李金花夫妇再也坐不住了,“这房子是在我家宅基地上建起来的,所有权应该归我,现在这房子空置的可都是钱啊,李金虎自己买了商品房,这房子他又不住,应该还给我们。”夫妇俩有了这个想法,又向律师咨询了农村宅基地转让的相关政策后,2010年12月8日,李金花夫妇一纸诉状将李金虎夫妇告上法庭,请求判令双方的房屋买卖行为无效,由被告向其返还房屋。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由被告将涉诉房屋返还原告,并由原告向被告返还购房款35000元。
案外案使案件执行受阻
法院判决生效后,兄妹间的关系势如水火,被告李金虎一直未履行腾房义务,2012年3月19日,李金花夫妇依法向汉台区法院申请执行,这一起兄妹腾房执行案卷最终摆在了执行法官赵汉宁的案头。
干过执行的都知道,腾房案件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使,错综复杂的亲情关系为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赵法官刚把执行通知书送达给被执行人李金虎,李金虎就明确表示坚决不腾房,隔天还向法院递交了暂缓执行申请。原来李金虎对涉诉房屋的升值部分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正在审理过程中,李金虎以执行交付房屋将影响房屋的评估和案件正常审理为由,要求暂缓执行。考虑到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兄妹之情,从维系亲情的角度出发,赵法官给双方做了大量工作,但申请执行人李金花坚决要求强制执行,在听到法院告之被执行人要求暂缓执行的情况后,甚至通过网络给法院工作施加压力,执行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
法官巧执行重弥亲情
面对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网络媒体还要法院对本案执行工作回函答复,执行庭的压力空前。赵汉宁法官在对案件进行认真梳理后,将本案执行情况及时向执行二庭刘延林庭长汇报,在执行局薛凡局长的带领下,执行法官们制定了“和解为主、强制为辅”的执行方案,一方面,重视网络舆情,及时将本案执行情况向相关媒体做了真实的反映;另一方面,只有迅速将本案执结才是维护法院形象的根本。执行法官还是从“情”字入手,对申请执行人,在安抚他们焦虑心情的同时,亦要求他们尽快履行返还房款义务;对被执行人,认真向他做好法律释明工作,指出其不能将两个案件不同的法律关系混淆,同时积极与另案审理的办案法官联系,委托相关资质部门尽快完成涉诉房屋的评估工作。此外,执行法官还积极联系李金虎兄妹的亲戚朋友,从亲情角度感化二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执行法官一次次耐心的调解下,申请执行人最终表示愿意支付房屋价款,被执行人也同意配合,主动交付了房门钥匙。腾房当天,法院委托的评估机构也来到现场勘察测量,顺利对房屋进行评估。一场发生在兄妹间的房屋之争最终以双方都认同满意的方式执结了。
(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