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汉中,田野里麦田茂盛、一片葱茏,汉台区法院的 “三问三解”活动在满目生辉中开展的有声有色。在院党组的重视领导下,五名党员法官干警第一时间带上被褥下乡村、访农户、爬山头、到田间,在各驻村联系点上留下他们“问政、问需、问计”的足迹。
与村民同吃同住的日子
3月15日上午,经过山路十八弯的颠簸后,在半山坡的一块平地上,河东店镇黎明村的两委会成员在村委会门前列队等候,简单的寒暄后,热情的村支书张宝明便带上区法院冯法官到村子里走一走,当晚冯法官就拿着被褥住在了张支书的家中。次日一早,村两委会成员召开会议,就如何开展“三问三解四为四促”活动进行深入讨论并交换了意见。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冯法官深入农户家中,对这个只有68户人家、村民总数仅200人的小山村进行了走访,与村民同吃同住,体验感受群众生活。翻开他的民情日记,我们被这样一段话深深打动,“历经了城市的喧嚣后,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淳朴,他们的生活很清贫,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度过移民搬迁这道槛……”
黎明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地处滑坡地带,因受地理环境制约,经营农作物及经济作物效益较低,村上无集体企业,大多数村民靠在山上的石英砂矿上干零工维持生计,现村子里常住人口仅60人,多为老弱病残。在与村民进行促膝谈心后,了解到村民们当下最关心的就是移民搬迁问题,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计,但因为常年与外界缺少沟通,村民们对搬迁政策及搬迁后如何生活表示担忧,为了稳定民心,冯法官积极与镇政府联系,以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向群众详细讲解了移民搬迁政策、安置房价格问题、农村养老保险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村子里张贴标语,为群众送法解惑。同时,在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后,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移民搬迁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为百姓群众解民忧、促和谐。在黎明村三组村民向志杰家中,当看到常年瘫痪在床的向志杰及其患严重糖尿病的妻子住在地处大滑坡地带的简陋的家时,冯法官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村民们生活得太艰苦了,我们真应该尽我们的所能来帮助他们”,随即,他向法院党组、镇政府等部门提出书面可行性帮扶解决建议报告。
法官变村官
如何将“三问三解”活动落到实处,切实为村民百姓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这是武乡法庭庭长马宝军本次驻村的信念和目的。从3月19日驻在汉王镇大兴村之后,他就安下心、沉下气,反复思考能使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认真当起一名“村官”。
乡村四月无闲人,才了蚕桑又插田。时值春耕,大兴村的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为了与村民们打成一片,马庭长白天下地帮村民们干农活、锄地,晚上就挨家串户到农家小院去“唠嗑”,他要亲耳听听村民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亲眼看看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他们有些什么样的需求和困难事。通过近段时间的生活体验,马庭长又积极同村委会干部沟通座谈,帮他们分析现状,出谋划策,就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由于受地形影响,大兴村一多半土地均为旱地,饱受农忙季节浇灌难问题的困扰,而该村特有的梯田状地形又为种植经济作物如柑桔、核桃提供了有利条件。马庭长在深入考察邻近村的经济作物发展模式后,向园林站等部门的专家请教,大胆提出了将发展养殖业作为主导产业,并有规模种植核桃、金银花、精品柑桔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副产品,打造生态农村的发展规划。在养猪专业户万明华的养猪厂里,他一边查看猪舍,一边就下一步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创牌子、上档次进行交谈,养殖户表示驻村法官的建议具有科学性,下一步,他将采纳法官建议,扩大规模,力争使生猪出栏数从年产1万头翻一番。在金银花种植专业户王连清承包的坡地上,适逢难得的阴雨天,他和村民一道,挽起裤脚帮忙种植,并积极联系石门水库协调浇灌事宜。村民们都笑着说,马庭长,你这法官现在变村官,降级了啊!马庭长拍着村民的肩说:“能为你们办点实事,再降一级也行。”
为群众利益多方奔走
刚来芦坝村,铺镇法庭的郑戈庭长就被满眼的蔬菜大棚吸引了,在与村两委会进行座谈交流后,才知道近几年该村通过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迅速使村民脱贫致富,草莓、西红柿、白玉米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名牌产品。在蔬菜大棚里,郑庭长和草莓种植户徐建军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草莓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从如何拓宽销售渠道、改进草莓保鲜技术、引进种植先进技术等方面为农户出谋划策,提供法律帮助。走访中,郑庭长还虚心的向老农请教耕种方面的问题,当了解到村中排污沟上的小桥年久失修,随时会垮塌,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而承载排水灌溉的主渠道因修建太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群众利益无小事,郑庭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与村委会开碰头会商量工程建造事宜后,他很快拿出资金申请报告,并同村干部一同去区、镇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
驻村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了,这天适逢村委会及村民小组有一件合同纠纷案件在市中级法院审理,因对判决结果不服,部分村民到法院哄闹,郑庭长及时赶到市法院,现场耐心的向村民解释法律法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法院办案法官给原、被告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在驻村法官的努力下,得到有效化解。
为特困户送上人情温暖
驻村在龙江街道办事处梧风村的西郊法庭牛江明庭长,拿着被褥刚一进村民胡翠芳家的院子,就被角落里的那口落灰压水井吸引,经过交谈,他了解到村上至今为止还没有水井,家家户户还在用老式的压水井饮用水,生活极不方便。见此情景,牛庭长心里犯起了嘀咕“三问三解让我们来问需,解困,这不就是群众眼下最大的困难吗?”说干就干,牛庭长转身来到村委会,和村上干部就打水井一事立项研究,在需要给水利部门写申请报告时,他亲自执笔起草;需要到民政部门申请救助金,他二话不说就和村干部往城里跑;资金不够需要村民集资,他挨家一户户去做工作……一个月的时间,水井打好了,入户管道铺好了,村民的脸上笑开了花。
驻村期间,他还当起法律宣传员,在梧风小学开展“创和谐家庭、建平安校园”的法制教育报告会,现场为该村两委会成员、学生家长就他们关心的惠民为民新政策、土地管理政策及婚姻法、损害赔偿等问题进行了法律咨询和解答,为广大村民群众送法下乡,解决法律疑难,并广泛征求村民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着力完善矛盾化解网络。入户走访时,他看到梧风小学六年级学生苏文宽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后,及时送去了书包、铅笔等文具,并为他送上200元救助金,鼓励小文宽好好学习。
服务基层,贴近群众,关心百姓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汉台区法院的驻村法官们,正在以实际行动投身到这场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